•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后疫情時代的高空作業平臺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20-07-27 10:10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2015年至今,高空作業平臺快速成為中國工程機械最耀眼的明星行業,2019年銷售規模更是達到92億元,同比增長43%,盡管市場規模相對挖機、裝載機仍屬小眾,但其高成長性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市場寵兒。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項目停工設備閑置,超過2個月的時間,似乎給火爆的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澆了一盆冷水。但短暫的蕭條之后,高空作業平臺迅速回暖,設備出租率快速回升,眾多租賃商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

      在后疫情時代,高空作業平臺租賃行業何去何從,價格戰、租金下滑能否暫時熄火,企業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4月19日,由榮峰科技-管租易和慧聰工程機械網聯合主辦的第四屆“長安論壇·中國設備租賃行業高端實戰論壇”《思辨四人行》對話環節,幾位業界精英的思想交鋒引發我們對高空作業平臺租賃的深入思考。

    后疫情時代的高空作業平臺何去何從?

    后疫情時代:

    工期壓縮、勞動力短缺,短期興奮能否持續?

      在中建錦程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仕錦看來,疫情有效控制將使得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在5月中下旬迎來一波高峰,“疫情導致兩個月時間設備零出租,但我們客戶的項目工期并沒有縮短。對于高空作業平臺來說,工期越短,市場就會越大。”王仕錦說,“從中期來看,疫情對全球影響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行業也有一個發展減緩的步伐。從更長期來看,我國高空作業平臺設備保有量相比發達國家還遠遠不夠,未來可期。”

      高空作業平臺作為建筑施工機械化的重要裝備,其應用領域快速向下游各行業延伸,并形成了行業需求不斷擴大的趨勢。歐美發達國家高空作業平臺人均保有量,一直是國內市場快速爆發持續攀升背后的理論支撐。據行業數據顯示,美國高空作業平臺人均保有量約為19.2臺/萬人,歐洲十國人均保有量約為8.0臺/萬人,而中國的人均保有量僅為0.7臺/萬人。在高空作業平臺產品滲透率(設備臺數與GDP之比)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距,中國高空作業平臺產品滲透率僅為0.7臺/億美元,而美國和歐洲十國的產品滲透率分別達到3.1臺/億美元、1.9臺/億美元。

      自2015年起,國內高空作業平臺市場開始快速爆發。銷量及保有量持續攀升,尤其近兩年來,接連呈現翻倍增長趨勢。高空作業平臺由一片亟待發展,潛力無窮的“藍海”,一躍成為發展空間巨大,引人注目,競爭激烈的“紅海”。

      宏信建發總經理助理兼工業設備事業部總經理王一平用“興奮劑”來形容后疫情時代的市場機會,“當前的行情有點像吃了興奮劑,要保產值,縮短工期,上高空作業設備,短期來看是需求非常旺盛。”王一平對此有自己的理解,“但這并不是工程項目本來增加的設備需求。”

      生產安全保障、高效率及低成本,是推動著國內高空作業平臺需求的三個重要因素。在王一平看來,短期的興奮劑效應并沒有對三個因素產生實質性推動和影響,需求市場并沒有出現明顯趨勢性變化。王一平冷靜地指出,興奮劑過后市場將如何走勢,是需要行業客觀理性思考的重點。

      宏信建發是我國高空作業平臺租賃領域龍頭企業,也是唯一一家入選全球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商20強的企業,2018年宏信建發高空作業設備保有量成功破萬臺。2020年1月初,宏信建發與高空作業平臺制造商簽署采購協議,持續看好高空作業平臺市場需求的不斷釋放。

      后疫情時代工期壓縮推動了高空作業平臺高效率優勢,但在生產安全保障方面,并沒有強力監管政策舉措出臺,實質性利好推動并不明顯。在北上廣等超大型城市核心區域,還經常可以看到汽車起重機臂架前端加裝吊籃的違規操作,缺少監管使得操作人員鋌而走險,帶來施工安全重大隱患,也制約高空作業平臺市場需求內生動力。

      短期興奮劑能否轉換為內生增長、長效推動,更關鍵要素是安全生產理念能否深入人心,能否轉化為現實行動,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能否超越其他因素。這也正是王一平所說的“明顯趨勢性變化”。

    價格戰持續:

    產能過剩、租金下降,“甩鍋”廠家授信融資?

      王仕錦掌控的中建錦程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是高空作業平臺區域性龍頭企業,中建錦程春節過后復工的時間僅比原計劃推遲了2天,利用工地還沒有復工的這段時間,中建錦程抓緊對員工開展培訓,對設備進行維保大修,管理層的業務培訓、財務培訓和應收賬款管理培訓以及新員工招聘工作都在有序推進。在王仕錦看來,這段難得的修煉企業內功的寶貴時間,將會為企業在疫情過后迎接更加激烈的競爭,嚴峻的考驗準備充足的彈藥。

      更為激烈的競爭和嚴峻考驗背后是產能過剩和租金下降。高空作業平臺已經從發展初期的一兩年回收投資拉長到四五年回收投資,而就在市場規模擴張更為迅猛的2019年,設備投資的回收期甚至已經到了8年時間。

      根據統計數據,歐美發達國家成熟市場高空作業平臺租賃投資回收周期在4年左右時間,國內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投資回收周期已經拉長到8年,其跨越式發展速度的確令人咂舌。

      王仕錦表示,目前中小型高空作業平臺租賃企業設備采購欲望很低,與2019年形成了鮮明對比,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30%與疫情因素有關,70%則是租金下滑的速度已經超出了大家的預想。出于對投資回收周期和應收賬款的考慮,中小型租賃企業新設備采購的欲望普遍降低。

      王仕錦和王一平作為租賃企業的負責人,對租賃價格下滑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王一平將租金下滑歸因于廠家的授信融資營銷,“股權融資和借款購買設備是租賃企業通常的設備采購方式,而在國內市場,制造企業授信融資,也就是通常說的放信用,賬期拉長等方式,導致租賃公司在手資產暴增,勢必對租賃供給價格形成影響。”王一平說,“租賃價格太低,大家預期不賺錢,本質是供給和需求發生了變化。”

      回顧過去幾年市場急速發展期,行業大鱷布局高空作業平臺的大手筆似暴風驟雨,徐工高空作業平臺從徐工消防中分立出來運營,募集資金9.59億(總投資額12.3億)用于高空作業平臺智能制造項目;2016年臨工發布高空作業平臺,次年取得全球3791臺的銷售成績,并且入主豐合租賃,持股40%;2016年三一發布剪叉式平臺,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2018年安徽柳工高空作業設備分公司成立,嫁接了意大利70年品牌ISOLI深厚的產品、解決方案優勢。而就在2019年9月,中聯重科高空作業機械公司聯手27家客戶聯盟簽訂采購合同,金額達4.1億元。

      工程機械資深專家、慧聰網顧問薛小平認為價格戰是產能過剩全球性問題的必然規律,價格戰首先使得使用高空作業平臺的客戶范圍變得更廣,同時意味著行業必須客觀接受租賃市場價格下降和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出局。

      對于高空作業平臺終端用戶來說,租金下滑意味著更低的使用成本,高空作業平臺使用普及形成利好。“價格戰的好處就是需求增加了,使用的行業更廣泛了。”王一平總結道,“然而當租賃價格低于一定財務結構時,就會帶來行業的破壞,會帶來企業租賃經營信用問題。”

    后疫情時代的高空作業平臺何去何從?

    規模與效率:

    內功修煉、執行落地,現金流是否生存必備?

      在市場導入期以及普及期,價格無疑是最具競爭力的要素,隨著市場逐漸成熟甚至飽和,客戶關注的重點,就會從價格轉移到租賃商的服務質量、出租設備的品牌等要素。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價格在2019年下調時,租賃公司著手處置二手設備,一線品牌設備賣得好,二三線品牌則是出現滯銷,這種現象已經表明市場在向成熟期逐漸過渡。

      王仕錦、王一平、薛小平無一不是將關注點聚焦在企業自身實力提升上。“中小型租賃企業應該忽略宏觀環境,而盯住微觀,宏觀環境我們控制不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薛小平認為中小企業生命力相比大企業更加頑強,“今年1-3月挖掘機銷量創新高,65%是小型挖掘機,購買力最強勁的仍然是小公司個體戶碎片化購買力,國家提出保護中小企業實際上保護的是就業。”

      在薛小平看來,企業要善于進行自我改造,提升自身免疫力,沒有強大的免疫力,那么在危機來臨之時將會首先關門倒閉。

      從市場發展初期的博弈至最終成熟的理性,期間必定會出現“退出、收購、淘汰”。在這個過程中,王仕錦認為租賃企業一定要控制好杠桿率,控制好應收賬款,并提升管理、服務和設備維修能力。作為高空作業平臺租賃老大,王一平則表示要做好回款,控制投資欲望,更要控制好現金流。

      國內知名的租賃領域專家陳福彥最近也撰文指出,設備租賃行業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苦的行業,要賺錢需要非常精細的管理及嚴格的成本控制,可謂賺的錢都是“省”出來的!以后在國內,凡是老板不親自抓經營的租賃公司都很難賺錢。有錢買來設備出租就能賺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首要的事情是做好過冬的準備,多挖掘一些市場或者出路。

      在我國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包括工程機械租賃在內的設備租賃行業正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對設備租賃企業來說,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通過不斷優化行業結構、改進整體經營理念和運營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實現互聯網+租賃的業務升級,將有助于租賃行業整體服務能力的提升和實現設備租賃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 www.色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