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看建雄安 未來之城拔節生長(三)
發布時間:2020-10-19 16:00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作者: 本刊編輯部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5月,雄安新區正式發布智能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包含基礎設施與感知體系建設、智能化應用、信息安全共三大類的智能城市標準體系,規范了從物聯到數聯再到智聯的新一代基礎設施標準。
8月17日,我國智能高鐵的“新標桿”——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軌道貫通,雄安高鐵站、容東片區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等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容東片區作為雄安新區先期啟動建設的片區之一,推行綠色智能建造技術,創建綠色智能示范區。創新應用“BIM+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深度融合信息化管控與智能化建造,通過數據的可視化、實時監測、項目管理系統,將視頻監控、環境監測收集到的大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及時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和修改,進行“智慧管理”“智慧預警”“智慧決策”,實現了科學管控。“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還連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實時監控施工現場設備使用情況,并百分之百全覆蓋,達到了“設備可控”。
智慧工地打造標志站房
“黑科技、大數據平臺、智能建造等的應用讓施工變得更精準高效了。”談起參與雄安站建設的體會,集團雄安站房一標項目部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對“智慧建設”感觸最深。他們在施工中全程采用智能建造技術,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進技術,用智慧科技匠心打造中國鐵路客站創新發展的標志性工程。
“無人機實景建模實現了對項目施工進程的實時監控與評估。”據項目負責人曹太然介紹,無人機+實景建模技術的應用使施工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有一個全局并且精確的認知,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與設計模型的比對來掌握施工質量,還可進行經常性的挖方填方計算,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實現降本增效。
該項目部應用BIM放樣機器人,通過對軟件、硬件進行整合,將BIM模型通過平板電腦帶至現場,直接利用模型中的三維空間坐標數據驅動智能型全站儀進行點的放樣,同時使用360度棱鏡反向獲取點的空間坐標,相比傳統施工現場采用拉尺放線和輸入坐標的方式,提升了放線效率和精度。
項目部鋼筋加工采用數控鋼筋鋸切套絲生產線、機器臂自動抓取機器人、數控鋼筋剪切彎曲中心、數控鋼筋彎箍機、行吊等自動化設備,完成了從鋼筋調直、切斷、彎鉤和彎箍等自動化加工,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可通過行吊吊送至運輸車輛,由運輸車輛直接運送至所需施工現場。自動化、商品化的加工配送方式有效滿足了施工一線需求,保障項目施工進度如期推進。
“作為京雄城際鐵路規模最大的新建車站,混凝土澆筑質量關系到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所以澆筑過程中根據混凝土的‘體溫變化’進行養護很關鍵。”項目部總工程師賈瑋說。
他們通過建立大體積混凝土無線測溫系統,對筏板基礎、承臺、超長底板、剪力墻、大型鋼柱、大截面弧形型鋼梁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測,有效探測混凝土內外不同層面之間的溫度,為施工班組提供混凝土澆筑后的真實溫度數值,進行混凝土的及時養護,提升混凝土澆筑質量,保證工程整體施工質量。
在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記者在相關移動端和平臺端上看到,塔吊運行數據實時顯示在上面。
數十臺塔吊均安裝了塔吊防碰撞系統,實時監控塔機工作吊重、變幅、起重力矩、吊鉤位置、工作轉角、作業風速,以及對塔吊自身限位、禁行區域、干涉碰撞進行全面監控,實現建筑塔吊單機運行和群塔干涉作業防碰撞的實時安全監控與聲光預警報警,有效地防范了塔吊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據了解,雄安站擁有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建設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追溯。項目部通過應用鐵路工程管理平臺,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管理,施工日志、站房施組、工程影像資料、檢驗批管理系統、鋼結構焊縫管理系統、試驗室系統、拌合站系統等資料都可通過平臺端進行實時查看,猶如工地大腦,將所有資料進行施工記錄留存,為雄安站建設提供強大數據支撐。
攪拌站成綠色施工樣板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要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打造綠色施工樣板,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基本原則,混凝土生產環節也是如此。
5G全覆蓋、全自動化、低能耗??這些充滿科技感的技術,都將出現在曾被認為是高污染的混凝土攪拌站里。記者從北京建工新材公司獲悉,服務于雄安新區站前工程、昝崗安置區以及雄縣其他工程建設的雄安新區昝崗混凝土攪拌站,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
攪拌站效果圖
“這將是一座基于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高標準環保型攪拌站。”北京建工新材相關人員介紹,不同于以往,雄安新區昝崗攪拌站不再是純靠人工控制,而是通過物聯網搭建起一個智慧化運行管理平臺,可以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實現設備的自動運行和實時監測。攪拌站內選用的也都是低碳節能、低排放的國際先進環保型設備,可以實現混凝土產品、生產組織全過程、物料轉化全過程的零排放。“根據測算,通過智能化生產手段,攪拌站1小時可生產混凝土240立方米,比現場攪拌的生產效率要提升5倍以上。”
據了解,雄安新區昝崗混凝土攪拌站位于雄縣昝崗鎮東河崗村東南,規劃總用地14萬立方米。廠區采用全封閉式結構,5G網絡全覆蓋,并設計有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光伏路燈夜間照明系統、太陽能光熱系統以及超低溫空氣源熱泵系統等,以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雄安新區昝崗攪拌站建成實施后,綜合能耗為616.96千瓦時/萬元,相當于0.076噸標準煤。”上述人員告訴記者,北京市2016年萬元GDP能耗為0.2835噸標準煤,是全國最低水平,而昝崗攪拌站遠低于2016年北京市萬元GDP能源。
按照設計,雄安新區昝崗攪拌站混凝土年產能需求量155萬立方米,濕拌砂漿年產能需求量為30萬立方米,瀝青混凝土年產能需求34萬立方米,水泥穩定年產能需求量為127萬立方米。建成后,將依托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建設,主要服務于雄安新區站前工程、昝崗安置區以及雄縣其他工程建設,滿足新區建設對商品混凝土、濕拌砂漿、瀝青混凝土的需求。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