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看建雄安 未來之城拔節生長(四)
發布時間:2020-10-19 16:19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作者: 本刊編輯部
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交通”已經率先出發。
根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未來雄安將構建連通全國的“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其中“兩橫”,指的是津保鐵路、津雄城際-京昆高鐵忻雄段。“四縱”,指的是京港臺高鐵京雄-雄商段、京雄-雄石城際、新區至北京新機場快線,和現有的京廣高鐵。除了京廣高鐵,另外的兩橫三縱鐵路,都將在未來的雄安高鐵站匯聚。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還提出,構建“四縱三橫”區域高速公路網。“四縱”為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機場北線高速支線)、新機場至德州高速,“三橫”為榮烏高速新線、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實現新區60分鐘到北京、天津,90分鐘到石家莊。
2018年2月28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參與建設的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正式施工,標志著雄安新區首個重大基礎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雄安站初露端倪
京雄城際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首個開工的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按照計劃,雄安站規劃引入5條高鐵和城際線路,預計今年底正式投入使用。雄安站建成運營后,雄安新區將高效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形成與北京、天津的半小時交通圈,與石家莊一小時交通圈。目前,雄安站站房主體結構已封頂,橢圓形水滴狀造型初露端倪。
中鐵十二局參建者歷經100多天的奮戰,克服高空作業施工難度大,安全、質量控制難度高等困難,45600平方米站臺混凝土結構及18000平方米高架候車廳鋼結構樓層板已全部施工完成。
數十臺塔吊均安裝了塔吊防碰撞系統,實時監控塔機工作吊重、變幅、起重力矩、吊鉤位置、工作轉角、作業風速,以及對塔吊自身限位、禁行區域、干涉碰撞進行全面監控,實現建筑塔吊單機運行和群塔干涉作業防碰撞的實時安全監控與聲光預警報警,有效地防范了塔吊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外觀造型效果圖
“雄安站開工建設伊始,便做了數字建造與信息智能化建造基礎工作,以實現BIM技術設計、施工、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應用。采用更加科學、自動化的施工生產方式,施工現場遍布眾多大型設備和先進高空作業車設備,施工場外建設智能鋼筋加工廠、智能攪拌站,實現了工廠化加工、商品化的配送方式。”中鐵十二局雄安高鐵站項目科技部長鄭河舟表示,通過深基坑監測、塔吊安全監控等應用,從源頭排查安全隱患,降低安全風險;通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測、高大模板監測,有效地保障了施工質量,為打造精品工程保駕護航。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房京雄車場鋼結構屋蓋采用拱形箱梁拼裝組成,總重量約25500噸,安裝高度47米,共分為1800構件,1800吊次。
為確保實現既定目標,中鐵十二局充分利用站房高大空間,采用高空散拼的安裝工藝,下部同時穿插進行高架候車廳及站臺結構施工,采用4臺STT2200重型塔吊、2臺260噸履帶吊、3臺200噸汽車吊、9臺80噸汽車吊協同工作,確保各工序無縫銜接,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房京雄車場施工現場
修高鐵像搭積木
修高鐵能否像“搭積木”一樣簡單,京雄城際鐵路的建設者用實際行動回答:可以!在京雄城際鐵路固霸特大橋段,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令下,重達900噸的箱梁緩緩落位,高鐵首段裝配式一體化橋梁主體工程在京雄城際鐵路率先完成,為下一步裝配式橋面系安裝施工奠定了基礎。
京雄城際鐵路是雄安新區對接北京和北京新機場的快速通道,預計2020年年底投入使用,建設工期緊。
中鐵上海工程局京雄城際鐵路五標項目總工程師侯宇飛介紹,為滿足京雄城際鐵路建設提速的需求,建設者大膽采用裝配式施工工藝,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模式,在京雄城際鐵路固安段長達1000米的高鐵橋梁上默默地進行著一場“建筑革命”。
“裝配式工藝簡單來講就是后方‘造積木’、前方‘搭積木’,提前把高鐵橋梁工程的管樁、墩身、墩帽等‘零件’進行標準化設計,分段工廠標準化制造,在施工現場將它們組裝起來就行了。”侯宇飛解釋說。
據悉,該項目施工較傳統現場澆筑橋墩的工藝功效約提高三分之一,一個相同體量的橋梁基礎施工大約節省5天時間。同時,裝配式橋面系通過精準安裝,可以提高橋面系的施工效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效利用資源。
侯宇飛告訴記者,經過大量試驗、反復論證、多次實踐,926根直徑1米的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64個重達70噸的墩柱、32個重達104噸的墩帽和31孔重達900噸的預制箱梁順利拼裝完成。由此形成了高速鐵路《橋梁預制拼裝橋墩施工工法》等3項工法和《預制拼裝橋墩施工質量驗收細則》等5項標準,為全路推廣應用提供了寶貴經驗借鑒。
高速公路加速推進
京雄高速公路是新區連接北京的客運主通道,也是新區對外聯絡的快速通道。主線起自北京市西南五環,經房山區、涿州市、固安縣、高碑店市、白溝新城,至雄安新區與既有榮烏高速相接,全長約100公里。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均為120公里/小時。
按照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要求,京雄高速公路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現代化交通體系,建設智能駕駛專用車道,實現車路協同,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條件。
在京雄高速6標段蘭溝洼特大橋施工現場,一個個狀似花瓶摸樣的橋墩拔地而起,有的剛剛做好鋼筋骨架,有的正在安裝箱梁模板。這種造型的橋墩被稱作“花瓶墩”,是特意為位于雄安的三座特大橋設計的。
京雄高速公路SG6標
京雄高速SG6標項目生產副經理許路介紹,作為中標單位中交一公局調整原來“按月報計劃,月保季,季保年”的進度管理模式,更改為“日計劃”。由于橋梁較多,制梁的速度和質量是項目的關鍵,增加投資,將箱梁模板由原來的10套增加到14套;增加人手,采取24小時倒班作業,目前到場管理與施工人員達到1000人。
目前,京雄高速公路全線6個標段主體施工全面展開,共投入建設者11000多名,機械設備2000多臺套,單月全線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0億元,確保年底前高速主體工程完工,明年6月份建成通車。
榮烏高速新線是雄安新區高速公路建設中,首次采用“智慧建設監管云服務平臺”進行管理的項目,實現了數據的可視化查詢、分析和使用,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榮烏高速ZT10標段混凝土拌合站,標段黨支部書記、總工程師段長高,指著高高房頂上正在噴霧的噴頭說:“這些噴頭是和周邊PM2.5檢測探頭互聯的,一旦探頭檢測到空氣中污染物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啟動噴霧頭,自動進行噴霧除塵,確保拌合站生產過程符合環保要求。”
混凝土拌合站料場的自動噴頭
涵洞液壓式整體組合移動模板車正在緊張作業
榮烏高速新線在預制場、拌合場、儲料棚、主要施工便道等重點區域都設置了環保監測自動預警裝置,對粉塵、噪聲、環境溫濕度、風速、風向等環境敏感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并將數據傳至管理平臺,監測指標超標系統會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最大限度保證施工現場環境質量,創造綠色環保的施工氛圍。
項目辦總工王立法介紹,榮烏高速新線還將采用北斗3D攤鋪控制系統,對攤鋪機進行毫米級定位,同時配備高精度激光測高系統,實時采集和監控攤鋪機攤鋪速度、攤鋪軌跡并傳入平臺進行處理,以此修正控制攤鋪機,實現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攤鋪。
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與項目管理深度融合,實現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施工要素和過程管理的信息化、風險管控的精細化、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的智能化,實現項目智能建造,使榮烏高速新線成為了綠色雄安的智慧工程樣板路。
“我們采用全裝配式施工工藝,建造這座3678米的橋梁,可節約工期3個月。”ZT6標段項目總工程師馬小龍對記者說。在ZT6標段施工現場,2臺輪式起重機吊起一個直徑1米、長度9米多的預制水泥管(橋墩的立柱),把水泥管下面20根直徑2.2厘米的鋼筋,準確插入預制混凝土底座上的20個洞中,然后通過預埋的波紋管壓入水泥漿,把立柱和底座融合在一起,前后用時不過30分鐘。
“我們今天已經安裝了6根立柱,正常情況下一天可以安裝10根,而采用過去現場澆筑的施工工藝,建造一根立柱就需要7-10天。”馬小龍對記者說,他們建造的是河北省第一座全裝配式公路橋,“施工現場的橋梁構件是由工廠預制、運輸而來的半成品,在現場對預制構件做一定處理后,將其進行組裝,因而施工速度顯著加快。”
在ZT10標涵洞施工現場,涵洞液壓式整體組合移動模板車正在緊張作業。該標段總工程師段長高說:“這是我們在山區隧道施工中使用的設備,第一次在雄安新區高速路網建設中亮相。與傳統的拼裝組合模板相比,模板車拼裝一次成型、循環使用、周轉便捷,大大減少了鋼管支架的搭設量。正在建造的涵洞長72米,液壓式整體組合移動模板車60天可以完工,而使用傳統設備則需要95天。”
“代建+監理”中標單位河北省交通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宏軍說:“榮烏高速新線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我們通過大量采用新模式、新工藝、新設備的方式,力爭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確保2020年底前全線主體完工。”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拔節,施工,高速,城際,新區,鐵路,采用,項目,實現,建設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