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工程起重機火爆背后的冷思考


    發布時間:2020-12-15 09:21

    來源: 本刊編輯部

     “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中聯重科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公司總經理羅凱形容2020年工程起重機行業。

      根據協會統計,2020年1-10月,工程起重機共計銷售63968臺,同比增長24.7%。其中,汽車起重機同比增長25.2%,全地面起重機增長69.1%,履帶起重機增長28.6%,預計全年銷售工程起重機將突破7萬臺。

      不僅是在2020年,工程起重機行業的持續增長,幾乎覆蓋了整個“十三五”。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工程起重機行業實現持續性增長。相比2016年銷量,2020年履帶起重機銷量已經翻了三番,而汽車起重機銷量則是翻了五番。

      從產業整體進步的角度,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程起重機分會會長李建友認為,經過5年的發展,工程起重機行業在技術創新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制造能力、產業鏈掌控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全球產業地位也迅速提高,正在全力向全球起重機制造業中高端邁進。

      12月11日,2020年度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程起重機分會六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質存高遠-新征程-新作為高峰論壇在湖南長沙召開,行業同仁研討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趨及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風電火爆可持續,司機短缺工期壓力大

      風電火爆,無疑是這次行業會議的關鍵詞之一,更是工程起重機來之不易的市場環境背后的重要推手。

      600噸以上大型吊車價格漲勢之瘋狂,讓很多業內人士為之咋舌。風電火爆是否會持續,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12日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在2030年達到12億千瓦以上。也就是說,“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平均每年增加7400萬千瓦(截至10月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2.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2.3億千瓦)。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于貴勇從行業層面也作出了具體解讀。于貴勇表示,2020年10月14日,400余家風能企業簽署發布《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期間,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市場有需求,裝備保供應。但市場火爆之下最緊缺的是成熟可靠的吊車司機,山東海灣吊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利民對此感知更為清晰。于利民說,吊車銷售市場火爆,但2020年卻是發生吊裝事故最多的一年。很多民營企業在火爆市場環境下,很難做到規范管理,尤其是在司機的培養和規章制度的執行方面,遇到了很多現實困難。目前在行業內很多新手司機,就敢于操作140米以上的風電吊裝,風險其實非常大。

      中核機械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科技專家賈金廷強調,核工業一直強調安全,安全始終是中核機械工程公司考慮的第一要素,通過將安全管理的理念和體系制度延伸復制到民用建設領域,實現吊裝運輸整體服務提供商,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吊裝企業的目標。

      除了成熟的吊車司機外,大件吊裝市場面臨的資源壓力和工期壓力對承包商來說則更為緊迫。中石化重型起重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忠坦言,石油化工行業在復工復產和投資建設加速的大環境下快速推進,因為風電吸引了大量吊車資源,石化行業面臨吊裝設備資源緊缺,成本上升,項目工期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巨大壓力。

      當前在石化領域,工程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愈發明顯,民營企業投資規模龐大,已經超過了傳統投資巨頭的建設投資規模,更加追求投資建設速度,由此帶來項目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中石化重型起重運輸公司也在做出改變,適應市場發展變化,同時堅持專業化、國際化、智能化發展道路。

      郭忠表示,公司致力于大件吊裝,堅持高端化、大型化,避免同質競爭。在專業人才方面,中石化堅持人性化管理,通過改善吊裝作業人員現場生活條件,逐漸轉變臟苦累的工作生活環境,增強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

      郭忠表示,中石化重型起重運輸公司參與的國際項目,已經在今年底開始復工啟動,相信國際市場在疫情控制的形勢下,也會加快建設投資速度,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相信明年的海外工程會有大的增長態勢。

      珍惜當下守住紅線,智造升級良性健康發展

      2020年,三大工程起重機制造商合計市場占有率超過90%,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強者恒強,行業集中程度趨勢可見。

      “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市場環境,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把握和利用發展規律,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練好內功,守住安全、理性發展的紅線,把高標準的產業鏈安全建設好,把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等優勢發揮出來,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行業發展。”李建友在行業會議期間向行業呼吁迎接新的矛盾和挑戰。

      中聯重科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分公司總經理羅凱也表示,越是高速發展,越要立足高遠,著眼未來,為下一輪發展積蓄力量。當我們立足高遠,著眼未來時,不難發現,科技創新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正掀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新能源、無人駕駛、深度學習、大數據物聯等全新的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到產品和設計制造環節之中。“對于中聯重科來說,無論是全球量產最大噸位汽車起重機,還是純電動起重機、無人駕駛、智能吊裝技術,都是我們在工程機械未來前沿發展方面所做出的一種判斷和努力,這既是企業的職責所在,更是使命所在。”羅凱說道。

      徐工集團起重機械事業部副總經理史先信提出,發展速度不是關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則是關鍵。企業在競爭的同時,要更好地進行合作,維護好國內市場,協力開拓國際市場。主機生產企業也要通過技術驅動,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和用戶,實現行業安全良性健康發展。

      在2012年的行業年會上,史先信曾建言要用10年時間,實現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在質量和可靠性上的跨越式發展。8年時間過去,史先信認為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他期待通過智能制造升級,保持產品一致性和可靠性,通過5G、大數據、過程檢測等科技,實現產品的定制化個性化制造。

      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汽車起重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新良表示,通過開展多層次的溝通合作參與設計,以及高標準質量體系、設計體系、零部件質量管理體系和大規模的智能工廠建設,實現三一對質量的極致追求。

     

    (責任編輯:茶幾)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 www.色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