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鐵路開工 隧道高質量建設鄭萬高鐵樣板可循
發布時間:2020-12-21 14:28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作者: 本刊編輯部
11月8日,舉世矚目的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和川藏鐵路控制性工程色季拉山隧道、大渡河特大橋三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同時進行。這意味著川藏鐵路雅林段正式開工建設。川藏鐵路雅林段,計劃工期3651天,2020年11月8日開工,2030年11月9日竣工,正可謂“十年磨一劍”!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廣大鐵路建設者要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川藏鐵路先后謀劃百年之久,勘察歷程延續70年,全線運營長度1567公里,此次開工的雅安至林芝段新建正線1011公里,設計速度120至20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高達3198億元。
在雅安至林芝段總長851.48公里的72座隧道中,長度達3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就有多座,其中最長隧道為42.5公里的易貢隧道。本次開工的色季拉山隧道全長37.9公里,超越有著“中國鐵路第一隧道”之稱的新關角隧道(全長32公里)。另外還有,多木格隧道全長36公里,折多山隧道32.8公里,孜拉山隧道32.7公里,米拉山隧道29.4公里,業拉山隧道28.6公里,海子山隧道25公里,伯舒拉嶺隧道23.6公里等等。
目前,我國隧道開挖作業處于傳統鉆爆法施工與大型設備配套施工的過渡階段,大型設備配套施工如同新誕生的嬰兒,處在一個“蹣跚學步”的階段。在推行、施工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人才技術有待提高,設備配件多數來自國外,工藝工法不全面、機械配套數量等問題還需解決。
如何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川藏鐵路隧道工程,既是當下中國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也是擺在川藏鐵路建設組織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 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兩隧一橋”及先期開工段施工供電工程施工招標標段劃分一覽表
鄭萬高鐵隧道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施工成為樣板
伴隨著隧道工程建設新技術的發展與新裝備的應用,隧道施工模式正在從傳統的人工作業逐漸向機械化施工進行轉型。隧道人工鉆爆法施工到隧道機械化鉆爆法施工,看似只是將人力取代為機械裝備,實則卻是整個隧道工程建設環節中工藝工法的革新與發展。
10月14日,國家鐵路集團“高風險隧道建設新技術交流會”在鄭萬高鐵項目舉辦。本次交流會旨在依托鄭萬鐵路湖北段隧道機械化、智能化施工管理實踐,推廣鐵路隧道大斷面機械化施工等技術,交流總結高風險隧道建設新技術,為川藏鐵路隧道建設提供參考依據,動員參建單位堅持創新引領,提升鐵路高風險隧道設計、施工、管理水平,高質量推進隧道建設。
來自全國各地隧道建設的施工、設計、科研、建設等單位負責人、技術專家來到鄭萬高鐵湖北興山段,現場觀摩了興山隧道二號橫洞、新華隧道隧道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情況,并對圍巖智能分級、智能設計、智能施工、協同管理等隧道智能建造新技術進行了交流。
武九客專湖北公司董事長王志堅在觀摩現場就鄭萬鐵路機械化的三個特點進行了重點介紹,一是通過機械化措施,加強了隧道施工管理,確保施作到位,有效控制施工風險;二是通過對隧道機械化科研、設計、施工的反復驗證、不斷優化,使機械化施工與科研、設計同步開展、同步推進;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自動采集施工參數,重點盯控工序環節管理,以客觀數據評價工序好壞,促進參建單位強化隧道施工管理,有效推動了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中國鐵道建設協會理事長王同軍對鄭萬鐵路湖北段業主單位武九公司探索實施隧道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施工作業新技術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部分新技術、研究新成果已在鄭萬鐵路湖北段、安九鐵路湖北段、黃黃鐵路隧道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總結形成了《高速鐵路隧道機械化大斷面法設計施工暫行規定》,為下一步川藏鐵路勘察、設計、施工打下了基礎。
王同軍要求各施工、設計、科研、建設等單位要加強科技創新,隧道機械化施工、智能化建造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研究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推動全國高速鐵路隧道修建技術升級換代;要以川藏鐵路重大科技攻關為重點,全面強化智能鐵路、工程建設、關鍵裝備、安全保障、運輸經營、鐵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努力開創鐵路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機械軍團中鐵一局全面推進隧道機械化施工
中鐵一局鄭萬高鐵項目全長36公里,主要工程為四隧三橋一車站,隧道占比94.5%。“高風險隧道建設新技術交流會”觀摩工點新華隧道全長18.77公里,為鄭萬高鐵湖北段最長隧道,屬高風險隧道。其中Ⅱ級圍巖占10.2%,Ⅲ級圍巖占55%,Ⅳ級圍巖占28.3%,Ⅴ級圍巖占6.5%,設計有5個工區8個作業面,采用機械化大斷面法施工。
中鐵一局五公司鄭萬高鐵湖北段ZWZQ-8標項目部以“組建一流的管理團隊、配置一流的工裝設備、采用一流的工藝工法、創建一流的施工產品”為指導思想,全面快速推進隧道機械化施工的發展進程。
項目配備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10臺、濕噴機械手15臺、防水板鋼筋臺車11臺、自行式液壓仰拱棧橋11臺、拱架安裝機3臺、拱架安裝平臺3臺、二襯成套技術臺車14臺、多功能養護臺車11臺、隱伏巖溶地質鉆機2臺、錨桿鉆機1臺,總價值約2億元。配備大型機械設備管理及操作人員44人:其中機械化專業管理人員11人、操作人員13人、維修保養人員5人、信息化管理5人、大型機械設備管理和操作學員10人。在設備投入數量、人員配備和進場時間方面均滿足現場施工要求。
項目大型機械全部進入正常化施工狀態,在鉆孔、裝藥結構及方式、超欠挖控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鉆進速度快、循環時間短、作業環境有效改善,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保證了施工安全。輔助裝藥時間從3.5個小時縮短到了2小時左右;開挖人員節約5人~7人,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還有,利用多功能拱架安裝機進行拱架安裝,大大縮短了拱架安裝時間,且確保鋼架穩固、間距受控,保證施工安全。濕噴機械手的噴砼效率達到18立方米/每小時,是傳統濕噴機的6倍,且噴射砼平整度和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項目部還在三臂鑿巖臺車中植入信息化功能,使臺車具有多功能集成優勢,通過設備自身電腦系統和網絡進洞,可輸出鉆孔參數、地質揭示圖、爆破輪廓、錨桿鉆孔質量、初支輪廓、超欠挖統計等多種數據報表和圖形,并將信息化圖形投影到電腦顯示屏中,同時利用信息化平臺即時傳輸功能,實現了資源信息實時共享,項目可對現場施工情況遠程全方位、全過程監控,切實加強了隧道施工安全、質量的信息化管理,為機械化施工保駕護航。
項目從基礎建設開始,共建有2個鋼構件加工廠、4個混凝土拌合站、生產生活駐地等輔助生產設施,做到標準化建設,同時達到集中化生產,流水式供應,為施工生產得順利推進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建設。
近四年的探索與實踐,鄭萬高鐵項目通過升級隧道工裝設備,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施工為輔”,以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為龍頭,以機械化鉆爆法大斷面施工為基礎,配套機械化裝藥設備、砼濕噴臺車、拱架安裝機、自行式仰拱棧橋、防水板及鋼筋臺車、成套技術襯砌模板臺車等全工序機械化作業設備,形成了超前支護、開挖、初期支護、襯砌、水電槽5條施工作業線,同時打造相對應的專業化作業班組,組建專業化的作業隊伍。如今,鄭萬項目機械化施工管理水平不斷邁向新的臺階,管理模式日趨成熟,參建人員也逐漸得心應手,完全融入到了這條機械化施工作業線中。不僅培養出了一批機械化產業工人,也歷練了一批機械化專業作業隊伍,為機械化施工樹立了新的典范。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可循,隧道,施工,機械化,鐵路,建設,管理,作業,設備,臺車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