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建發綠色支護技術建功河谷大橋水下圍堰工程
發布時間:2020-12-21 14:58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作者: 上海宏信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李虎
襄陽是一座擁有600萬人口,GDP產值達5000億元的湖北第二大城市。由于其扼守湖北省內南北大動脈焦柳鐵路與東西大動脈漢丹鐵路,又毗鄰南水北調中線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其交通位置越發重要。
2018年,襄陽投資在漢江上興建三座橋梁。作為連接下轄老河口市與谷城縣的河谷大橋,被列入“湖北省重點工程”。該橋承接老河口市主干道梨花大道,并直接與谷城縣新城區相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為解決目前兩地交通不便痛點的關鍵鑰匙。
該工程路線全長11.563公里,總投資12.629億元,采用PPP模式投資建設,建設期3年半,運營期30年。盡管河谷漢江大橋和其他橫跨漢江的橋梁相比,并不是長度最長的,但依然有著4.7公里的“大身板”,在國內已經被歸屬為大型橋梁。寬達34米的橋面可容納8個標準車道,并滿足橋下5000噸以上船舶通航條件。
該項目總包單位接到任務后,就與綠色基坑一體化方案服務商宏信建發展開了合作。宏信建發將負責在整個建設工程上“打頭陣”——通過綠色支護技術與先進打樁快速樹立6個-8個主橋水下圍堰,為整個工程中的核心工程。
水下圍堰,被稱為橋梁建設中“基石”型工程,也是宏信建發近年來大力科技攻關的重點方向。此次漢江河谷大橋水下圍堰工程,其施工難度在橋梁圍堰工程中屬于第一梯隊。
河谷大橋工程由于上游江面流經此處是突然縮窄并有一個接近80°的轉向,水流速度極快,限制了較多的水上施工條件。除此之外,漢江平均十多米的深度也給以往的打樁工法帶來了諸多限制。
在工程伊始總包方的試驗性施工階段,發現原有工法無法滿足施工需求,而工期沒有給予更多試錯的機會。此時的總包方對宏信建發寄予厚望,希望利用相關技術力量和經驗,盡快開辟水上施工通道。
發揮技術優勢,以科技推動高效作業是宏信建發的優良傳統。面對總包方的新需求,宏信建發積極面對,組織精干力量,征調了多名潛水員積極下水調查水下水文情況,經過加班加點的摸排,發現該河床區域包含卵石、強風化砂巖、中風化砂巖以及粉砂巖等四種地質結構,這是橋梁建設案例中并不常見的施工難點。
以往面對此類復雜河床時,施工單位往往會采用“引孔+振動”工法。其施工工序為利用特制材料引孔,進而回填,采用導向架施工,最后沉樁。這種方法盡管為面對復雜河床打樁的“標準答案”,但在多年施工中,普遍有著以下缺點:(1)工序繁多、設備需求量大;(2)引孔工期長;(3)引孔環節容易偏鉆,而為了解決偏鉆需要多種引孔設備并增加護筒,大大增加該環節的造價。此外,引孔孔徑一般偏大,對周邊環境影響大,很容易引起另一施工設施——鋼棧橋的沉降。而鋼棧橋的沉降不僅大大影響施工人員與設備的安全,更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由于工期緊急,宏信建發一方面通過使用磁鐵吸盤、長臂挖機等器械對河床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公司技術團隊在慎重研究討論后,確定了采用先進的靜壓植樁機方案來代替傳統的“引孔+振動沉樁”工藝。該工藝在全國同類施工項目中為首次運用。
和傳統工法相比,靜壓植樁機方案能夠將預掘工法和靜壓合二為一,邊掘進邊靜壓,并有著以下明顯優點:(1)工序簡單,掘進、回填、植樁功能在同一臺設備上體現;(2)由于其獨特的靜壓工藝,無需設置導向架;(3)對周邊環境影響小,施工過程無振動無噪音;(4)同時掘進孔徑和樁型完美匹配,加自帶回填功能,最大限度減少排土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盡管受制于今年疫情的影響,河谷大橋目前正加班加點的追趕進度。但宏信建發所提供的全鋼支撐圍堰已經獲得了行業專家以及客戶的高度認可。目前,由宏信建發承建的鋼圍堰已經有3個完成使命,進入材料回收階段。
此次宏信建發參建河谷大橋項目,只是宏信建發近年來在水中圍堰工程突破中的一個縮影。宏信建發并不滿足于傳統的設備租賃以及項目施工,而是在多年成功服務央、國企成百上千個重大項目的基礎上,通過組建大數據團隊,整合公司多產品多場景的項目案例及經驗,按照多個工程需求維度打造優勢服務方案,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近年來,在浙江上虞、廣東汕頭、安徽合肥等眾多工程中,都能看到宏信建發人打破固定思維,利用設計理念與服務優勢,在全國率先采用新一代工法與先進技術相結合的施工方案,有力的實踐了“技術宏信、服務宏信”的企業形象。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