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基礎設施投資的當前形勢和未來展望
發布時間:2020-12-21 16:13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楊萍
盡管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從今年總體的經濟形勢看,中國經濟已經實現了正增長,預計全年將實現增長2%左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指出:“在經濟穩步向好的過程中,從我們經常提到的“三駕馬車”來看,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是負的,投資則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兩新一重”的基礎設施建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助力產業升級;二是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三是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楊萍表示,除了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明確的政策導向之外,今年的宏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也是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投資形勢的向好、對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張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整個市場投資情況都在向好,基礎設施投資也和整體投資形勢一樣呈現出穩固回升的勢頭。
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城鎮化依然是一個最大的動力源,在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投資會也是一個大的增長方向。從基礎設施投資內部的結構來看,可以明顯看到政策導向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新興基礎設施、傳統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基礎設施投資都在快速增長。
今年10月份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到了“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它包括5個方面內容,一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二是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四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加快數字化發展。
楊萍認為,“十四五”期間,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有非常大的投資空間,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二是建設交通強國,公路和鐵路還要繼續向強國邁進,要完善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要加快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度;三是推進能源革命,其中也有大量投資方向,包括完善能源供儲銷體系,加強國內國際勘探開發,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加快全國干線油氣管道建設,建設智慧能源系統等;四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像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里面推出了一系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這也是未來可以關注的一個投資方向。
另一方面,《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2035年全國鐵路網要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要達到7萬公里左右。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基礎設施還有非常大的投資空間。“總體來講,從“十四五”發展的要求和前景來看,基礎設施領域還是大有可為。”楊萍總結道。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