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寧波舟山港 主通道項目助力品質工程建設 樹立橋梁建設新標桿


    發布時間:2020-12-22 11:53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作者: 杭紹甬公司寧波舟山港主通道指揮部 任旭初

    富翅門大橋航拍

      浙江交通集團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位于舟山群島中部,由主線(富翅門大橋、舟岱大橋)和魚山支線大橋組成,跨越5個航道,連接5座島嶼,全長約37公里,總投資約163億元,計劃2021年全線建成。建成后將連接已有的甬舟高速公路,使舟山連島工程總里程達到87公里,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規模最大的跨海橋梁群。

    魚山大橋

    在建中的舟岱大橋

      本項目建成后將為中國(浙江)自貿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等國家戰略實施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是浙江省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舞動長江經濟帶“龍眼”、建設國家兩大戰略支點的需要;是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深做強海洋經濟戰略決策的需要;是支撐國家產業布局規劃,打造最具競爭力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需要。項目遠期通過北向大通道與上海連接,對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地區綜合交通網絡布局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浙江省交通領域唯一的在建工程入選交通運輸部品質工程攻關行動試點項目,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工程建設指揮部高度重視工程建設質量,早在項目開工伊始就提出了“建造百年品質大橋,打造一流建設品牌”的目標。

      自2016年建設至今,指揮部在樂清灣跨海大橋建設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堅定以“打造品質工程”為目標,以“精進管理、精工建造、精益求精”為指導思想,聚焦新型交通建筑業工業化,探索交通工程工業化2.0版,推動生產標準化設計、預制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探索工地信息化、智能化,推進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推行“六大管理舉措”,守正創新、惟精惟一,全力打好品質工程升級戰,不斷推進項目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獲得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綜合檢查五連冠的佳績,引領行業發展。

     

      主通道項目位于舟山群島中部,地處浩瀚的東海洋面上,海洋地形結構復雜、風高浪急,受季風、臺風氣象影響顯著,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建設橋梁對建設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指揮部自項目建設策劃階段以來,就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倡導“施工引導設計”理念,根據“按規范標準施工、按施工圖施工、按批復方案施工”的技術管理原則,堅持縮短海上作業時間的指導思想,堅持風險管控意識,鼓勵用成熟技術和裝備,降低海上施工風險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原則,指導施組及重大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深入貫徹全壽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從耐久性設計、工藝管控、質量標準等方面多角度、多目標、多階段地統籌兼顧,提升工程耐久性能,助力品質工程建設,同步開展了系梁混凝土耐久性課題攻關,新型UHPC混凝土性能研究與在橋梁裝配化的應用、TENACAL橋梁濕接縫技術、UHPC-鋼組合結構橋梁、橋梁維修與加固等多個質量問題的研究,為全壽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提供技術支持。 

     

      為解決鋼橋面板疲勞開裂難題,主通道項目優化構造設計,全國首創開口U肋,并進行試驗運用;首創海上預制墩身與承臺間橡膠防水帶止水連接構造;節段梁首次采用預制墩頂塊代替現澆接頭,有效避免濕接頭連接開裂的通病。 

      主通道項目通過提前科學的謀劃,大大縮短了大量的前期技術準備時間,為項目品質工程打造、工業化建造水平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指揮部自2016年建設至今,打破傳統交通工程建設模式,秉持“減少海上作業工序、減少海上作業時間、減少海上作業人數”的“三減少”原則,以“精進管理、精工建造、精益求精”為指導思想,堅定以“打造品質工程”為目標,不斷推進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如今,品質工程的理念與標準已經貫穿主通道項目的整個建設和管理過程,不僅全面提升了工程的質量建設水平,而且打造出一張中國橋梁建設金名片,推動我國橋梁建設向工業化闊步邁進。

      海上施工遠比陸上施工困難。如何將“海上的工作放到陸地上,野外的工作請到車間里”,成為了擺在主通道項目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指揮部選擇工業化生產作為解決方案。伴隨著工業化生產發展理念的指引,主通道項目在規劃籌謀階段就考慮了集中預制生產的模式,把橋梁建設中的構件集中到生產線上進行集中生產。

      舟岱大橋陸域橋梁的主要構件T梁、立柱和蓋梁全部采用預制結構,還研發了梁體、蓋梁和立柱一體化架橋機,實現了全預制構件無便道架設。海域橋梁基礎大量采用鋼管樁,預制化率達到83.16%。魚山支線則采用50米和70米標準跨節段預制拼裝。通過全標準化、通用化的設計,工廠化制造、機械化安裝,主通道橋梁構件預制裝配化率獲得極大提升。其中,樁基裝配化率達67.47%,墩身裝配化率達95.41%,上部結構裝配化率達99.99%,裝配化率綜合指標居跨海橋梁工程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提升了施工工效與施工質量。指揮部實行“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集中預制生產模式,基本實現了全標準化、工業化生產,施工質量及進度顯著提高。

      此外,采用模塊化預制安裝新工藝也是主通道項目提升橋梁工業化水平的主要舉措之一。魚山大橋結構物鋼筋骨架盡可能采用廠內模塊化加工,再到現場一體化安裝,棧橋僅用時3個月完成了全線7.8公里海上棧橋施工,創下了海上橋梁施工時間最短的全國紀錄。舟岱大橋主通航孔橋共有7個大型海上作業平臺,單個平臺約5000立方米,通過采用“岸上組拼、海上吊裝”的施工工藝,實現平行流水作業,單個平臺施工周期僅45天,節約工期達35天。有效節約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尤其是是魚山大橋,施工工期僅僅27個月,加上海上作業環境,實際有效作業不超過400天,這樣緊張的工期在我國建橋歷史上從未有過。魚山大橋墩身采用鋼筋骨架模塊化預制工藝,為國內大型墩身首次運用,優化后的安裝工藝僅需0.5天,較傳統現場鋼筋安裝至少節省了15天。棧橋采用模塊化制造及安裝,僅用時3個月完成了全線7.8公里海上棧橋施工,創下了海上橋梁施工最短的全國紀錄。2018年年底,魚山大橋圓滿完成了大橋建設任務順利通過交工驗收,創造了橋梁27個月快速施工的奇跡,為我國橋梁建設向工業化施工邁出重要的一步,得到了時任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充分肯定。

     

     

     

      主通道項目整個工程有10余標段近3500名工人,比起“硬件標準化”建設,指揮部更加關注的是“班組作業標準化”的深入。班組規范化管理是工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指揮部在全線標段推行“小班組”管理模式,即將大班組劃分小網格,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班組管理體系,并嚴格落實班組“首件認可制”與“清退制”,有效保障了班組的施工質量。同時,項目合理規范設置施工區域,全線班組嚴格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的“6S”管理標準化作業,并做到每日“班前教育、班前檢查、班中巡查、班后清理、班后交接、班后小結”,提高工序施工質量,降低安全生產風險,提升管控水平。

      指揮部還將推進班組標準化與勞動立功競賽有機結合起來,經常組織參建單位共同開展節段梁鋼筋骨架精度大比拼、墩身生產大比拼等立功競賽活動,有效調動了班組積極性,顯著提升了班組作業標準化水平。

     

     

      主通道項目具有全線施工環節多、參與單位多、交叉作業多、大型機械設備多、事故隱患多、海上環境復雜、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加之橋梁構件預制裝配化、超大超長鋼管復合樁等諸多技術挑戰,建設管理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指揮部通過在全線推廣應用BIM等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手段,把控重點環節和關鍵線路,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施工全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指揮部在樂清灣項目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先后引進項目建設動態管理系統和BIM信息管理技術,以打造陽光平臺3.0版、全覆蓋運用BIM信息技術為主抓手,在工程進度、技術、質量、安全等方面均進行了應用,有效實現了對工程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精細化的管控,有力推進了“浙江智造”及“智慧工地”建設。

     

     

      科技創新可以為工人和工程上雙重“安全鎖”。指揮部一直鼓勵各參建單位大力推廣新工藝和新設備,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項目研發應用了智能鋼筋彎曲機、智能焊接設備、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混凝土澆筑智能布料系統等智能化設備,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

      為強化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控能力,項目引入專業咨詢機構,對專項施工方案、橋梁質量通病預防措施、工程變更管理等7個方面開展施工全過程咨詢服務。例如,針對舟山海域復雜多變的氣象環境,引入工程專項氣象服務全天候精準服務指導生產施工、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針對項目大型設備種類多、數量多、施工環境惡劣等難題,引入專項和綜合性安全顧問,排查施工風險。

      除此之外,針對主通道項目點多、線長、面廣,施工、管理難度大等問題,主通道建設指揮部大力推動“智慧工地”建設,通過物聯網手段,結合工程實際,來提升管理和質控水平。采用鋼結構自動焊接信息化、原材料信息化可溯、標件展臺質控比對、工地試驗室信息化、人員考勤等多種管控手段,有效提高了工效,減少了返工。通過物聯網,深化智控措施,促進管控水平升級,最大可能減少人為干預,實現智能化管理。

      主通道項目橋址環境惡劣、施工難度大,為橋梁建設史上罕見,故科技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為解決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指揮部積極鼓勵各項目部開展相關專題研究,并牽頭相繼開展“東海海域跨海工程全壽命分析與耐久性控制技術研究”“快速裝配橋梁工業化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于UHPC的跨海橋梁工程性能提升成套技術研究”“北斗CORS系統在跨海橋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品質工程的智慧建管技術”五大核心科研專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解決結構耐久性、橋梁快速施工、橋梁濕接縫開裂、長大跨海橋梁工程測量控制等技術難題,提升了項目整體科研實力和水平。

     

     

      “微創新”則是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的另一道風景線,助力工程建設。魚山大橋項目部著重培養產業工人的工匠精神,對現有的工序進行“精度升級”。激發產業工人創新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了勞動生產率。

      產業工人先后發明出了可移動雙層疊合式屋蓋養生房、體外索轉向器定位胎具、波紋管定位胎具、臨時拉桿定位胎具、鋼筋活動限位卡槽滴水槽優化裝置等一系列“微創新”。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建設至今,已產生了體外索轉向器定位胎具、滴水槽優化裝置等45項“微創新”,申報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17項,開展了提高節段梁保護層合格率等QC專題15項、成果發表3項,短線匹配法節段梁預應力管道充氣橡膠棒成孔施工工法等9項工法已申請省部級工法。這些“微創新”作用于項目施工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工匠精神也融入到了每一個建設者的心里,并將這種精神化作不斷創新創造的不竭動力。

      2018年年初魚山大橋通車,2019年9月富翅門大橋通車,今年舟岱大橋實現全線貫通,主通道項目正朝著“三年三座橋”的宏偉目標,一路奮進。其背后,是指揮部推動著橋梁理念、科技、工藝、裝備的不斷發展,始終在為打造“中國橋梁建設金名片”不懈奮斗。

      作為浙江交通橋梁建設的代表隊,未來杭紹甬公司主通道指揮部將繼續一次次書寫浙江乃至全國交通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為打造品質工程提供更多的浙江經驗。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建設,施工,項目,工程,橋梁,通道,管理,海上,指揮部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 www.色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