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核心裝備悉數亮相 “金剛鉆”攬下“瓷器活”


    發布時間:2020-07-22 16:11

      中國海上橋梁隧道工程已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心,不同施工條件下各類型橋梁隧道的施工控制技術,隨著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和質量穩定性的不斷提升,施工技術正發展迅速。建設中使用的主要施工裝備也大多數由中國自主制造,在施工裝備自動化水平和生產能力也有顯著提高。

      一航津安1:世界首制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

    核心裝備悉數亮相 “金剛鉆”攬下“瓷器活”

      2020年4月27日,深中通道核心裝備 “一航津安1”正式開赴牛頭島沉管預制智慧工廠深塢區。

      這是世界首制集沉管隧道浮運安裝于一體的專用船舶,進塢后將連接首節沉管E1開展二次舾裝,對確保沉管安裝毫米級的精度控制起重要作用,標志著項目首節沉管對接工作進入關鍵時期。

      “一航津安1”研發歷經3年艱辛,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牽頭組織,中交一航局提出、上海振華設計、黃埔文沖建造,于2018年7月26日開工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具有DP動力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并申報了國際專利。

      港珠澳大橋采用的傳統拖輪拖帶的騎吊式安裝方案,將沉管固定在兩艘專用安裝船上,通過10艘大馬力拖船的拖拽,駛向海底隧道施工現場。而作為深中通道項目“量身打造”的專用船舶,“一航津安1”具有系統集成度高、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控制性能高、施工精度高等優勢,可有效克服繁忙復雜航路、基槽長距離橫拖、深水沉放、復雜風浪流等不利建設條件,不但大大增強了沉管浮運安裝能力,保障施工安全,而且極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該船主船體采用雙體船船型設計,船長190.4米、船寬75米、型深14.7米,甲板面積相當于兩個標準足球場,左右片體各配備1臺9280千瓦推進主機,運載80000噸級沉管深水靜水航速可達5節。每個片體各配備4臺側推,滿足DP動力定位要求,具有航跡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在不需要其它船舶協助的情況下,可嚴格按照設定寬度進行循跡航行。

      接下來,一體船將與項目首節“巨無霸”E1管節“正式會面”,初步連接后開展二次舾裝作業。按照建設計劃,二次舾裝作業預計于5月下旬完成,其后一體船還將有一次帶著“巨無霸”管節開展的重載演練,為6月底前浮運安裝奠定重要基礎。預制好的沉管要從珠海市桂山島運送到深圳側隧址上方進行沉放,一體船將有效化解沉管長距離運輸的安全風險和航道疏浚等難題,在沉管運輸安裝方式上實現系統性革新。相比傳統管節浮運安裝方式,可有效減少浮運航道的疏浚量。另外,該船配備沉管沉放姿態控制系統,可實現沉管水下50米的精準沉放與高精度對接。

      據了解,二次舾裝主要分為管內舾裝和管頂舾裝,管內舾裝包括蝶閥驅動頭、攝像頭、水箱液位傳感器、壓載水控制柜等安裝,管頂安裝包括導向桿、導向托架、測量塔等安裝。

      “簡單來說,二次舾裝就好比為沉管安裝添‘慧眼’,通過管內舾裝和管頂舾裝安裝這些設備,能確保沉管在水下對接的時候,能夠按照設定的要求,精準對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經理岳遠征解釋。

      津平2:世界最大碎石整平船

      2020年4月9日,由國內自主研發、目前世界最大的自升平臺式碎石鋪設整平船“津平2”,在上海振華重工南通制造基地順利下水,投產后將進一步鞏固我國在海底隧道基礎施工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3個月后,“津平2”將航行超過1750公里,漂洋過海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建設現場,開展沉管基槽碎石整平施工,為今年底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安放奠定重要基礎,標志著項目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

    核心裝備悉數亮相 “金剛鉆”攬下“瓷器活”

    核心裝備悉數亮相 “金剛鉆”攬下“瓷器活”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其中沉管段長約5.035公里,將由32節深埋在伶仃洋海底40多米深基槽內的沉管組成。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具有“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區域地層穩定性差”五大技術難點,其中臺風期最大回淤強度超過5厘米/天,沉管沉放及沉降控制難度大。從開挖基槽、碎石整平到完成沉管浮運沉放,僅有13天,若在這期間不能完成沉管安放,則基槽的回淤將讓所有環節重來,失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高昂的成本。

      在海底隧道施工過程中,基槽碎石整平是沉管基礎質量控制重要環節之一,因此碎石整平船也是沉管隧道質量控制的重要保障設備。

      據了解,自升平臺式碎石鋪設整平船“津平2”是專為深中通道項目研發的專用作業船舶,長98.7米,寬63.3米,其面積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負責鋪設深中通道水深10-35m范圍內所有沉管管節的碎石墊層,該船具有石料拋投和高精度整平作業能力,是集定位測量、水下拋石、淺水整平、質量檢測功能于一體大型多功能專用裝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外海施工船舶,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先鋪法碎石基床整平船。

      “‘津平2’的施工管理系統由國內自主研發,實現了整套系統國產化。”該船監造組技術負責人王明亮介紹,施工管理系統相當于船舶的“大腦”,擔任施工作業的“總指揮”,發出指令,協調各方同時運行。

      據了解,曾用于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建設的碎石整平船‘津平1’,所采用的施工管理系統由日本建造。在此基礎上,造船團隊吸取經驗,通過自主研發創新,“津平2”在所有鋪設施工作業環節實現了全自動化控制、一體化管理,在性能、規格各個方面實現全面超越,多項性能位居國際領先水平,將有效提升深中通道隧道沉管安裝的工效和質量。

      結語:

      當前,我國跨海通道建設技術雖已取得較大進步,建成了以“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為主要特征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但是也面臨交通行業與工業化、信息技術如何深度融合,集群工程智能建造技術與裝備等問題,迫切需要依托國家重大跨海通道工程,在“工業化、智能化”等現代工程技術領域實現精準突破,從而提升我國跨海集群工程的智能建造水平。

      深中通道項目凝聚了行業內最頂尖的建設團隊和專家智慧,結合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行智能建造,實現深中通道高質量建設,引領跨海工程建設技術、裝備的產業升級和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再上新臺階。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 www.色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