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正旋基礎:讓基礎更扎實 讓建筑更完美
發布時間:2020-07-22 17:07
萬丈高樓平地起,高鐵橋梁騰空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基礎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地基和基礎工程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國際上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19世紀是橋梁的世紀,20世紀是高層建筑的世紀,21世紀則是地下空間的世紀。基礎施工行業在獲得新的結構性市場機遇的同時,亦成為推動我國建筑業向集約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乃至“建設美麗中國”新時代的重要力量。
一批優秀的基礎施工企業正在引領行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他們在管理上更規范,技術上更科學,服務上更高端,更加適應基礎施工現代化的要求,具備促進行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能力。
重慶正旋基礎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創辦于2009年,經歷了西南地區旋挖鉆機施工從啟蒙到快速成長,從規模擴張到實力競爭,重慶正旋作為親歷者,推動者,價值創新的引領者,2018、2019年連續兩屆榮獲“中國基礎施工企業10強(非國有)”。
重慶正旋基礎在企業創始人、董事長楊劍的帶領下,致力于成為基礎施工專業典范,用純粹和徹底的工匠精神打造受人尊敬的基礎施工企業,實現“讓基礎更扎實、讓建筑更完美”的愿景目標。
偶然成就必然 時代弄潮兒鐘情旋挖
“是偶然吧,很多事情開始是偶然,偶然多了,串聯起來就成了必然。”回想起剛剛進入基礎施工旋挖鉆行業的情景,楊劍輕松的話語中透著禪學的智慧。
少年刻苦求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楊劍從貧窮的大山里闖到外面繁華世界;青年在央企勤奮努力,業績突出,楊劍從基層榮升到高層管理;離開央企,走上創業之路,從事快消品行業,以失敗告終;偶然機會,進入鋼鐵建材領域,為攀鋼集團西昌二基地建設供應物資,該項目有大量樁基需要施工,楊劍抓住機遇,開啟了樁基施工事業之路。
楊劍經營事業不在乎跑得有多快,而看重走得有多遠。青年創業豐富的閱歷,讓楊劍領悟了忍讓、克制、放棄、珍惜的真諦,懂得了感恩、責任與道義。對于每一位曾給予他點滴幫助的人,他一直心存感恩。對于自己內心滋長的欲望,他常自省自伐自修,這也為楊劍日后做更大的事業聚合了人脈與機緣。
曾經把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推向巔峰的2008年“四萬億”,帶著強烈戲劇性色彩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市場對工程機械的火爆需求成就了包括楊劍在內的所有時代弄潮兒。與此同時,旋挖鉆機作為基礎施工領域適用范圍廣、效率較高的利器,也成為工程機械領域投資大、回報合理的機種,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旋挖鉆機在中國大地上蓬勃發展之勢波瀾壯闊。
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劍購置了第一臺旋挖鉆機投入攀鋼集團二基地工程項目,先后轉戰攀鋼、威鋼基地建設,不僅讓他熟悉了旋挖,也收獲了一定的利潤,并由此開始鐘情于旋挖基礎施工。
鋼廠基建熱潮漸退,楊劍帶著設備回到重慶,卻發現重慶基礎施工市場仍然被傳統施工工藝壟斷,旋挖鉆機鉆孔灌注樁幾乎是一片空白,甚至可憐到無人問津。
重慶地區地基高回填,巖土基礎底部以硬砂巖為主,旋挖鉆機一直被重慶基礎施工業內認為沒有用武之地。而沖擊鉆、回旋鉆、人工挖孔,各種人海戰術、高污染的落后基礎施工工藝,雖早已在國內一線城市逐漸被淘汰,卻仍占據重慶基礎施工主流,也并未受到政策驅逐監管。國內旋挖鉆機鉆孔灌注樁發展熱潮,仍然沒有傳導到重慶,更別提融化重慶基礎施工這塊堅冰。
這一沉寂就是兩三年時間,直至2012年重慶旋挖鉆基礎施工市場才迎來了發展大勢。
順勢而為 市場凜冬完成蛻變 成就行業10強
順勢而為,如水推舟,事半功倍。
重慶旋挖樁基礎施工的“勢”起于2012年。12年7月至12月,政策層面管控落后工藝,限制人工挖孔高危作業,旋挖鉆機從無人問津到一機難求,大量旋挖鉆機涌入重慶市場,當年12月,政策管控和限制取消,人工挖孔重回舞臺,導致大量旋挖鉆機的閑置,旋挖成孔單價急劇下降,競爭異常激烈,短短半年時間內,旋挖鉆機在重慶市場經歷了像過山車一樣的歷程。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之后,旋挖鉆機的高效率和低單價逐漸得到重慶市場業主和總包單位認可,經過多年的發展,旋挖樁開始占據重慶基礎施工市場主導地位。
對于旋挖鉆機在重慶市場的起勢,楊劍的理解更為透徹,“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旋挖鉆機取代人工挖孔沖擊鉆落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但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形成、發展和演變,直至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從中獲得收益,達到共贏的效果之后,才能夠加速替代的進程。”在楊劍看來,旋挖鉆機的高效率基礎施工,有效縮短工期,加速房地產開放商資金周轉回籠。而與生俱來的施工安全、環保以及效率優勢,傳統工藝根本無法比擬,當然會受到承建商的歡迎。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旋挖鉆機施工逐漸擔當起重慶基礎施工的主角。
中國的旋挖鉆機基礎施工由“0”到“1”的啟蒙進程,是在德國寶峨、意大利土力等國際品牌引領下完成。而由“1”到“N”的發散,則是由千千萬萬個“楊劍”來完成。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在市場大潮中將旋挖鉆機優勢發揮到極致:起步,緩慢成長到快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是退坡下滑,然后再迎來新一波上升期......在市場大勢波浪起伏之中,楊劍帶領著重慶正旋基礎闊步前行,由2014年的3臺旋挖鉆機擴張到2019年超過80臺旋挖鉆機的設備規模,連續兩屆榮獲“中國基礎施工企業10強(非國有)”。
重慶正旋基礎的成功之道,在于市場下滑期仍然能夠抓住項目機會適度投入。2013年至2016年中國工程機械包括旋挖鉆機在內,由2012年的高歌猛進到2013年跌入凜冽寒冬,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走出低谷,歷經了行業的痛苦和掙扎。重慶正旋基礎同樣如此,所不同的是,這種痛苦并沒有擊垮重慶正旋基礎,反而促成了楊劍帶領重慶正旋基礎逐漸蛻變。“行業和企業跌到谷底的痛,是一種經歷,也是一種領悟,只有都經歷過,才能更加執著、專注、聚焦,更能迎接風浪。”楊劍總結道。
工匠精神樹立基礎施工專業典范
“基礎施工行業,表面上看是鉆孔成樁,但從本質上來說他與生產一臺發動機的邏輯相同,通過很多道工序步驟組成,每一個工藝環節,都是高品質的保障。整個工序流程的協同配合,并以工匠精神去對待,我們才敢對業主說,這是重慶正旋基礎打的樁。”楊劍說,在重慶正旋基礎的企業文化里,奉行的是全員踐行工匠精神,用純粹并且徹底的工匠精神打造受人尊敬的基礎施工企業和團隊,樹立“基礎施工”專業典范和知名品牌。
工地現場的安全文明和標準化程度,往往最直觀的反映出項目現場的管理水平,最能體現工匠精神能否落實到工作細節。在重慶正旋基礎承建的工程項目上,告示牌、警示牌、各種安全標識等整齊懸掛;施工區域、生活區域利用圍擋劃分的整齊清晰;場容場貌布局整潔,項目施工井然有序,無不體現了重慶正旋基礎安全文明施工的水準。
在重慶正旋基礎,安全文明施工是一項長期工作。重慶正旋基礎的工程項目部,每周一都將針對項目全員召開質量安全生產專項會議,嚴抓安全、很抓文明,夯實安全文明管理基礎工作,使各項目部將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常態化,為工程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90后旋挖鉆機操作手陳川,今年雖只有28歲,但工齡可有11年了,經他手鉆孔完成的灌注樁有上萬根,正是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讓他完成了學徒、見習操作手、到高級操作手再到旋挖鉆機技術顧問的身份轉變,十年如一日的枯燥工作,但他卻始終專注如一,對每一根灌注樁的鉆孔工藝工法細節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不斷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享受著基礎建設的美好過程,這種把平凡的事持之以恒做下去并做到極致,這就是正旋人的工匠精神!
戰略合作 攻堅克難央企工程值得托付
央企工程,項目體量大,工期要求緊,不僅要求基礎施工企業有設備保障實力,更要有復雜地質狀況技術方案解決能力和服務能力。與眾多央企形成戰略合作,為重慶正旋基礎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
2016年,中建六局承建瀘州長江二橋,樁徑達到3米,28米深的砂巖層常年被江水浸泡,巖層堅硬并且韌性十足,對旋挖鉆機設備損耗極大。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全力保障央企重點工程,重慶正旋基礎調集了當時在西南地區最大的一臺旋挖鉆機ZR400和4臺ZR360設備,經過反復技術比選,最終采用先鉆1米直徑孔,再經過5次擴孔,最終成孔3米直徑。重慶正旋基礎還貫徹業主要求,運用反循環工藝清理干凈樁底沉渣。創新的采用10立方米料斗和375澆筑導管,所有樁基全部被評測為一類樁,獲得業主甲方的高度肯定,打造了重慶正旋橋梁基礎施工教科書式的成功范例。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項目,總投資額776.99億元,用地面積20.83平方公里,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重慶正旋基礎作為天府國際機場工程項目的主要樁基施工單位,從2017年正式入駐該項目至今已歷時3年半,參與了航站樓區域的服務大樓、大鐵、A區、C區等多項樁基施工以及基坑護壁施工。施工難度大,各單項工程施工時間短,質量要求高,是該項目的三個顯著特征。而基礎施工最大的難題是在地面開孔后向下2米~3米處開始存在砂巖問題,砂巖地質堅硬,導致子彈頭消耗大,機器設備油耗高,施工進展慢等情況。
2017年,重慶正旋基礎正式進駐天府機場項目。項目負責人針對甲方的工期要求和現場勘測巖層情況,抽調精兵強將和大型設備,將旋挖鉆機全部更換為中聯重科ZR360型號大型旋挖鉆機。輔助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跟進指導,為每臺設備多安排一名后備人手協助施工,并采用大扭矩工具,改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特別是在2018年春節期間,為了趕工期,重慶正旋基礎響應甲方要求,天府機場項目上所有工作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工地為家,舍小家為大家,與設備為伍,加班加點趕工期,日夜兼程的努力工作中度過了傳統的農歷新年。不僅以高質量、短工期完成任務交付甲方使用,還以零事故發生實現對甲方的承諾。
中建八局項目經理詹進生對于重慶正旋基礎在此次樁基工程建設中的工作和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無論是工期,樁基質量,還是在協調配合方面,重慶正旋基礎都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在此次合作中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
天府機場T1航站樓封頂儀式上,重慶正旋基礎楊劍董事長與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苗良田,中建八局項目經理詹進生一起親切交談。
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到訪重慶正旋基礎。
大工程全力以赴,小工程同樣不能讓客戶失望。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項目經理陳剛在2019年底的合作分包商總結會上談到:“通過西一線污水處理站這一項目的施工,重慶正旋基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污水處理站這一項目的時間緊,樁量少且位置分散,重慶正旋基礎能夠在電話溝通后的第二天,安排兩臺旋挖鉆機入駐項目現場施工,沒有因為情況特殊而提高單價,反而快速投入現場,在施工的專業性,和我們工作的配合度方面都值得稱贊,誠信、高效、務實,這是我們期待戰略合作伙伴應具備的。”
“央企看重的是重慶正旋基礎設備規模大,管理規范,技術服務能力強,才放心的把項目交給我們,所有的這種合作都是建立在你能把每個項目做好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真正的戰略合作,這是一個相互需要的過程。”楊劍說道,“我們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同客戶建立命運共同體,不拘小節,建立良好、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推動雙方關系向健康、穩定、有序、長遠的方向發展。”
腳踏實地 “賦能文化”簡單透明高效
“我是放牛娃出身吃過很多苦,知道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楊劍對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從不避諱,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和央企的規范化訓導,使得楊劍做事從來不會天馬行空,他自嘲地稱自己為“理工男”,凡事要講邏輯性。在他的價值觀里,從來沒有“嫉妒”二字,真誠地去欣賞優秀的人,努力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彌補自身不足,永遠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行業伙伴,“我們的規模現在是大了一些,但這并不是我們驕傲的資本,放眼基礎施工行業,旋挖鉆、深基坑、軟基處理,包括地下連續墻和邊坡治理,國內應該有超過1萬家施工企業,在這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里,重慶正旋基礎接受競爭、擁抱競爭,按照自己的經營邏輯和規劃穩步前進,不做對行業不利的事情,與行業同仁共建良好生態。”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選對事做,把事做對;面對現實,解決問題;沒人負責我負責,有人負責我配合。”重慶正旋基礎員工行動綱領更加倡導務實、高效與責任擔當。
盡管企業員工數量已經超過500人,配套施工隊伍加在一起超過千人規模,但在楊劍的意識里,重慶正旋基礎仍是一家“小企業”,“我們的企業組織架構,首先要避免的是小企業犯大企業病:層級多,官僚化,部門設限,溝通不暢,官大一級壓死人,往往成為拖累企業發展的頑疾。”楊劍說,“重慶正旋基礎強調的是‘賦能文化’,企業一把手是一切煩惱的總承擔人,高管團隊是各自負責工作的煩惱承擔人,項目負責人是項目工作的煩惱承擔人。事情沒做好,首先要從領導層級找原因,而不能簡單直接的推卸責任。”
走進重慶正旋基礎的辦公場所,開放式辦公區域,現代企業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是陽光的,簡單的,透明高效的。我們要為每一位愿意去為企業想事情做事情的員工‘賦能’。”楊劍說,在重慶正旋基礎,只要員工真心實意為崗位負責,為公司負責,出于公心去做事情,即使事情沒有做好,也會從上一級找原因,是方法沒給夠嗎?是資源配置不足嗎?還是崗位設置不當呢?板子絕不能打在認真擔責的員工身上。
把控節奏 心無旁騖 引進人才 風雨同舟
5月下旬,重慶正旋基礎2020年第一場校招見面會走進重慶交通大學。基礎施工是與泥土和機械打交道的行業,對于高校應屆畢業生吸引力究竟能有多大?楊劍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理解,“首先來說,基礎施工行業是前景不錯的行業。對于正旋,管理團隊大多是從基層走上來的,我們要儲備一批具備創新意識的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我相信只要他們沉下心來,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騖遠,不做完美的機會主義者和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充分發揮自身才干,和公司一起進步,幾年的時間就能成長為企業的骨干。”
在楊劍看來,基礎施工行業是傳統的實體行業,只要有建筑施工,就離不開基礎施工,離不開合適的裝備和人才。影響企業發展的除了基建投資規模和工程開工量的大小之外,那就是企業對經營風險的把控。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楊劍最關鍵的任務是把正旋這條船開得穩,走得好、走得遠,“我不追求把企業規模做得非常大,但一定要穩健,把控整體的節奏。”
近幾年重慶正旋基礎規模擴張的速度遠超行業平均速度,楊劍清楚地知道,旋挖鉆機設備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呈現邊際效益遞減狀態,只有深深扎根基礎施工,在基礎施工更寬泛的領域,心無旁騖坦然面對行業周期變化和競爭態勢變化,與上下游風雨同舟,才能讓重慶正旋基礎這艘大船越走越穩,越走越遠。
相關下載
BICES 2023陜西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西安召開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統專業用戶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23-07-17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